鸿门宴 ,范增连续三次拿什么玉器发暗号 ?

鸿门宴 ,范增连续三次拿什么玉器发暗号 ?

‍李清照在《夏日绝句》对秦末英雄项羽表达了至高的敬意:“生当为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”曾率领军队灭掉秦军主力、自立为西楚霸王的项羽,最终被汉王刘邦打败,突围至乌江。本可以渡过乌江卷土重来,终因大势已去,无颜见江东父老,自刎而死乌江边,楚汉争霸的大戏早早落幕,成为后世后人持久话题和永远哀叹。

兴隆洼文化玉玦 内蒙兴隆洼遗址出土

人们哀叹的不仅仅是楚亡汉兴,人们还哀叹项羽缺少决断勇气的“妇人之仁”。战争总是残酷反人类的,没有所谓的对错之分,人们本不该从交战双方中有所取舍,有所倾向。但是,千百年来人们感情的天平似乎更倾向于项羽,这是人们慈悲善良天生同情弱者的表现吗?显然不是,人们是在替项羽惋惜,本可以在鸿门举办的宴会上置刘邦于死地,永久消除最大的隐患,永远灭掉最强的对手。可惜,自信而自负的项羽过于追求公平竞争,更愿意在战场上一决高低,不愿意在宴席上置人于死地。对亚父范增传递来的信号——数目项王,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——视而不见、默然不应。最终错失良机,汉王刘邦借口上厕所乘机逃走,回到大本营。此后不久,便有了“垓下之围”的败局和自刎乌江的结局,正应了范增所言,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。

历史可能会重复,但不能被假设。我们哀叹项羽终归没能成为一统天下的霸主,哀叹项羽明明知道范增传递的信号意义却无动于衷,不去行动。那么范增“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”的意义是什么呢?

《白虎通》中说:玦,环之不周也。《广雅》中说:玦如环,缺而不连。这是古人对玉玦的形象描述。

展开全文

古人常常佩戴玉玦,象征佩戴者凡事果断决绝。遇事犹豫不决缺乏决断勇气的人,更是佩戴玉玦虽是提醒自己“当断不断反受其乱”。孔子曾提醒不善决断的季文子凡事不要“三思而后行”,“再,斯可矣。”意思是,遇事不要思考三次才去做,两次就行了。可见古人对于果敢决断的重视程度。

兴隆沟遗址七号墓出土一对玦饰。

兴隆沟遗址4号墓人头骨右眼匡内发现的玦饰。

玦口为Ⅰ式线切割。

浙江河姆渡出土玦状坠饰。以线切割开口,未完全切开玦口,由玦饰转化为坠饰的一种变化。

江苏祈头山遗址出土马家滨文化时期几种不同的玦饰。(距今7000~6000年)

兴隆洼第一期文化出土玦饰,是我国现今所知最早的玦饰。

兴隆洼遗址135号墓玦口切割面。

兴隆洼遗址108号墓出土的玉髓玦饰。

王家营子水泉出土玉玦。

春秋时期玉玦 山西闻喜县上郭墓地出土

春秋龙纹玉玦 安徽六安出土

上海博物馆馆藏西周白玉玦

玉组佩1992年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

商 妇好墓龙形玦

直径9cm

孔周量面均凸起,龙的背脊雕成扉棱形

西周 山西曲沃县晋侯墓地玉玦

直径4.9cm 31号墓

西周 山西省洪洞县水凝堡西周墓地玉玦

直径2.8cm 3号墓

西周 玉玦

直径4cm

山西省洪洞县水凝堡西周墓地5号墓

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缠尾龙纹玉玦

秦堂山遗址出土的玉玦

各地馆藏红山文化玉猪龙

大英博物馆藏高清古玉图!(巧夺天工,叹为观止)

古玉个头虽小,其价甚高!

台湾马氏收藏的高古玉:看看人家的收藏品味

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玉一瞥

此文转载自网络,侵权必删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更多创意作品